援疆三問--我的靈魂三問
我記得我們援疆人員的第一次集體會議,沈明磊主任就問了我們三個問題:“你來疆為了什么?”、“在疆你干了什么?”、“離疆你留下了什么?”
這是最經典的援疆三問,也是對于我們自己援疆之路如何做好的靈魂三問。是對于我們援疆人員的初心使命、雙崗雙責、傳幫帶技術援疆的三問。
第一,來疆為了什么?
(一)作為一名黨員的職責與使命。作為一名中共黨員和醫(yī)務工作者,接受組織安排到祖國最艱苦、最需要的地方援建、奉獻,是一名黨員必須堅守的初心和使命。
(二)濃濃的家國情懷。提到新疆,“大美、神秘、魅力”就會涌入我的腦海,新疆有著濃郁的風土人情,大美祖國河山。對于這一樣一個令人心往神馳的地方,我愿意將我的醫(yī)療技術、科研文化傳播到這里,我愿意為祖國邊疆的發(fā)展貢獻自己的力量。希望通過我們一批批援疆人員的建設和發(fā)展,鑄就一個經濟、科技、醫(yī)療、教育等飛速發(fā)展、昂頭并進的新疆。
(三)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職責。我有幸在大學授課時,通過自學考試,取得了全國高等學校教師資格證。我有著醫(yī)生和教師的雙重身份,我想把臨床積累的經驗和畢生所學,毫無保留的帶來新疆,留在新疆。讓我們博大精深的針灸醫(yī)學技術,惠及更多的國人。
第二,在疆干了什么?
(一)角色轉變。將援建醫(yī)生的身份轉變?yōu)楸驹横t(yī)生的身份。拿出在原單位的工作熱情,以院為家。積極組建工作圈、學習圈、學生圈。要做到恪盡職守,盡職盡責。
(二)認真做好傳幫帶。援建不只是看病治病,更多的是將當地醫(yī)院的醫(yī)療技術發(fā)展起來,培養(yǎng)一支技術過硬的醫(yī)療團隊。技術培訓要做到手把手教、教學病例講座要做到從診斷、治療方案制定面面俱到。
(三)科研發(fā)展至關重要。在疆期間,要在做好臨床、教學培訓工作的同時,大力推動當地醫(yī)院科研技術的發(fā)展。要組織培訓科室人員發(fā)表科研論文、科研課題的申報。
第三,離疆,留下了什么?
(一)留下我們的技術。做到離疆的時候,我們的傳幫帶人員可以成功的接過我們手里的接力棒,希望他們同樣可以獲得廣大患者的信任和青睞。希望我們的技術可以繼續(xù)造福廣大哈密人民。
(二)留下患者的感謝與懷念。希望廣大的哈密人民,提到我的時候,滿是感謝、滿是贊美、滿是想念。
(三)留下深深的情誼、留下眾多的朋友。哈密將是我的第二故鄉(xiāng),這里會有我的朋友,會有一批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家人。
文字:治未病科 吳志敏
圖片:吳志敏
編輯:楊晨曦
責編:黎倩平
審核:孫俊